航空航天学院
搜索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架构
学院领导
学院动态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专业简介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专职教师
党团建设
党建工作
团建工作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学科竞赛
科学研究
科研申报
学术交流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创新创业
学生社团
教学资源
实验室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
行业前沿
招生就业
招生工作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科学研究

航空航天学院举办“无人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专题讲座 助力海洋科技创新

发表于:2024-10-21 来源:

航空航天学院举办“无人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专题讲座 助力海洋科技创新

为了推动无人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吉利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于2024年10月15日在明德楼101举办了一场题为“无人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无人船领域的专家刘继海博士,吸引了学院众多师生前来聆听,共同探讨无人船技术的前沿发展和应用前景。

image.png 

刘继海博士首先介绍了无人船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无人船,即无人水面航行器(USV),是一种具备自主环境感知、自主规划和自主航行能力的水面船艇。它能够搭载多种传感设备,执行各类水面任务,在恶劣天气下尤其显示出其独特优势。

目前,无人船技术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军事用途逐渐扩展到包括环境监测、水文测量、巡逻执法等在内的多种民用领域。刘博士提到,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无人船技术的逐步成熟,其在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接着,刘博士详细阐述了无人船的关键技术,包括感知技术、路径规划、航行控制和协同编队技术。他指出,感知技术是无人船获取环境信息的基础,涵盖毫米波雷达、视觉、激光感知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这些技术帮助无人船实现障碍物识别和环境建模,为自主航行奠定了基础。路径规划技术则帮助无人船根据不同任务场景进行最优航线规划,具备动态避障和自主重规划能力。航行控制技术则确保无人船能准确执行预定动作,实现稳定的航迹跟踪、定点保持等功能。此外,协同编队技术的应用使得多艘无人船可以在复杂任务中进行高效的协同作业,例如编队巡航、护航和搜救。

在讲座中,刘博士还展示了无人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无人船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快速拓展,涵盖了从海洋调查到智慧渔业、从应急救援到水上文旅等各个方面。刘博士介绍了几款自主研发的代表性产品,如SL110多功能无人船和SUR2500测绘无人船,它们在环境监测、水下地形测量、紧急救援等领域均有良好表现。此外,在教育领域,无人船技术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教学的重要工具,为理工类院校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实践平台。

本次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不少同学和老师在问答环节中踊跃发言,就无人船的技术细节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此次讲座,吉利学院师生对无人船技术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为推动无人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