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学院举办“水导激光加工技术”专题讲座——聚焦前沿制造,共探高精度加工新路径
航空航天学院举办“水导激光加工技术”专题讲座——聚焦前沿制造,共探高精度加工新路径
为了推动高精度制造技术的发展,吉利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于2024年10月15日在明德楼101成功举办了一场题为“水导激光加工技术”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苑明哲所长主讲,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苑所深入讲解了微水束流导引激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及其在难加工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揭示了这种创新技术在精密制造中的巨大潜力。
讲座伊始,苑所介绍了微水束流导引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背景。该技术通过水流引导激光束,实现高精度材料加工,兼具激光的高能量集中性和水流的冷却作用,能够显著减少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损伤。这种技术特别适合加工高温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解决了传统激光加工方法难以避免的重熔层和热影响区问题。苑所指出,随着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对高性能材料加工需求的持续增长,微水束流导引激光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接着,苑所详细讲解了微水束流导引激光技术的原理及其核心技术优势。通过水流引导激光束在材料表面进行折线传播,水流作为激光光纤,不仅能精确引导激光路径,还能迅速带走热量,避免材料表面过热或变形。此外,水流还可以冲刷掉加工产生的微小残屑,进一步提升表面加工质量。苑所强调,水流的流速、压力及喷嘴结构是实现激光与水流稳定耦合的关键,决定了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苑所还展示了微水束流导引激光技术在多个应用领域的成功案例。他提到,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孔加工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极高的孔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无重熔层和热影响区,从而显著提升零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此外,微水束流导引激光技术在难加工材料如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切割中,通过等离子体冲击与水流冷却双重作用,成功避免了裂纹的产生,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这些实际应用充分展现了技术的优势,为传统加工方式提供了更优的替代方案。
最后,苑所表示,微水束流导引激光技术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大功率激光与水流的深度耦合技术,以提升加工效率和拓展应用范围。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水流的稳定性和优化激光能量传输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还呼吁高校和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共同攻克相关技术难题,推动微水束流导引激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通过此次讲座,吉利学院展现了其在前沿制造技术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学术活力。微水束流导引激光加工技术凭借其高精度、无损伤的特点,有望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电子制造等高端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拓展,该技术有望助力我国制造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开辟高精度加工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