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航天英才 全链条 实战化丨吉利师生双线见证吉利星座第五组卫星发射
日照发射现场
9月9日凌晨3点48分,由烟台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七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在山东省近海海域点火升空,采用一箭十一星海上发射方式,将吉利星座05组11颗卫星成功入轨。吉利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教师涂林江、范宇航近距离记录下火箭升空的壮阔瞬间,三十余名师生在千里之外的实训楼报告厅通过实时遥测画面同步见证,这也是吉利学院“全链条、实战化”的航天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成果之一。
学生通过实时遥测画面同步见证
教师代表在发射现场
吉利星座第五组11颗卫星的成功入轨,吉利学院的师生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满足航空航天人才需求,学校根据商业航天行业需求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增设与卫星测运控、低轨卫星通信、遥感数据处理等紧密相关的特色课程,并引入企业真实案例,使课堂与产业保持“同频共振”。并在毕业设计环节打造“真题真做”新模式,直接按照企业研发需求选题,由校企导师联合指导,覆盖从数据算法优化到地面设备调试的多个方向,真正实现“毕业设计即岗位实践”。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
“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
为完成本次卫星发射任务,学校从2024年起,先后选派34名学生,由专业老师带队前往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企业,参与卫星综合电子处理器装配、太阳翼展开测试、卫星测运控等关键环节,并参与到卫星发前期的生产、测试和保障等任务。曾在企业实习的吴頔同学激动地说:“看到亲手参与过的卫星顺利入轨,感觉无比自豪。”在现场目睹发射过程的范宇航老师表示,现场观察到的火箭发射细节,将成为后续教学的鲜活案例,让理论更接地气。
卫星通信应用
卫星智能网联应用
据了解,该校目前正规划建设校内卫星地面站,建成后,学生可在校园内完成卫星跟踪、信号接收与数据分析,直接对接企业科研任务,实现“把航天实验室建在校园里,把产业项目搬进课堂中”。吉利学院也将围绕航空航天领域,从课程改革到科研平台建设,从卫星制造到发射升空,用真实项目锻造学生的能力与视野,推动产教融合从“合作”走向“共育”。学校也将进一步携手产业伙伴,打造“人才共育、课程共研、项目共做、平台共享”的航天人才培养新生态,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输送更多“懂技术、善实践、能创新”的新生力量。
- 上一篇:深化产教融合 共育空天英才 航空航天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
-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