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设计,促进教学提升——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教研室说课活动
2025年2月22日,吉利学院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教研室成功举办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说课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组织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活动中,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精心设计,并深入阐述了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及思政元素等,全面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张爱华老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她详细介绍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强调了课程在培养学生编程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张老师还分享了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李胤东老师对《单片机接口技术与应用》课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详细介绍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强调了课程在培养学生单片机原理理解、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方面的重要性。李老师还分享了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宁金新老师对《工程训练》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详细介绍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强调了课程在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方面的关键作用。宁老师还分享了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和多样化的分组策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邓为民老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详细阐述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强调了课程在培养学生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邓老师还分享了如何通过实验驱动教学和分层分组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王敏老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她详细阐述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实验演示和MATLAB仿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核心内容。同时,课程结合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何昌亮老师对《信号采集与处理》课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详细阐述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特别是在飞行器控制、导航、通信及信息融合等领域的应用。课程内容通过“理论-实验-项目”递进的方式,结合MATLAB/Python仿真和DSP硬件实验,强化学生的算法实现和系统调试能力。课程注重实践与工程案例驱动,涵盖FFT、数字滤波器设计、信号降噪等核心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
通过此次说课活动,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教研室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能力,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交流。未来,教研室将继续推动教学改革,结合学科前沿技术,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研室也将继续落实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迎接未来更多的教学挑战与机遇。
- 上一篇:聚焦教学,共促提升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飞行器制造工程教研室说课活动
-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