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学院一行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 调研交流共探多元合作新路径
2025年4月1日,吉利学院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创新发展,校长助理张泽明、航空航天学院执行院长王王一同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进行实地调研,着重就国际化办学、学科专业发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实验室建设等事宜展开深入研讨。
抵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后,张泽明校长助理与王王执行院长受到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孙功凌、卫星导航方向责任教授杨东凯、万晓伟博士的热情接待。随即,双方举行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座谈交流会。
国际合作方面,双方计划携手拓展国际交流渠道,积极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知名航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参与国际航空教育联盟等国际组织,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方法,与全球范围内的航空教育机构共同探讨教育发展趋势,提升学校航空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在学科建设方面,为了提升学科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双方达成深度合作意向,计划借助合作建立省级研究中心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打造高水平科研与学科团队,站在集团层面寻求强强联合,构建涵盖四大学科专业集群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与在孙院士关注领域和集团侧重领域相关的各方共建“院士工作站”并挂牌,这一合作有望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学科建设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以这样的高水平平台为基础,积极开展论坛、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前沿学术话题,为学生和教师搭建了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的平台。
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双方深入探讨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节,学校把硕士点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双方将依托各自的教学资源、产业优势,通过与吉利控股集团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融合国际前沿的航空科研理念和实践方法,共同制定一套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导师团队建设方面,双方将组建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联合导师团队。力求为航空领域的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座谈会上双方就实验室建设达成意向,打造学科实验室与重点实验室集群,共建产教融合实验室和创新人才实践基地,策划交换生项目、科普游学、特色夏令营与冬令营以及专业主题培训等系列活动,小火箭、小卫星俱乐部、科普实验室俱乐部,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航空专业人才提供坚实的平台和实践基础,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师资成长方面,双方一致认为应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通过互派教师讲学、参与学术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双方深知这一合作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具有至关,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科研、教育与产业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
座谈会后,吉利学院一行参观了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天目山实验室等飞行器、卫星实验室群。
此次调研交流活动为吉利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搭建了广阔的合作桥梁。双方基于共同的愿景与发展目标,在多个领域达成合作共识,这些合作意向的落实将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双方均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沟通与协作共进,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果 。
学校将以务实创新的发展举措,进一步夯实科研基础,提升科研实力,全面支撑申硕工作与合格评估,在助力吉利集团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腾飞的同时,实现学校与产业、区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向着建设国际一流院校、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目标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