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学院与时空道宇深化产学研合作 共绘航空航天教育与科研发展新蓝图
2025 年 8 月 27 日,吉利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与时空道宇产学研合作专题会议在实训楼402召开。航空航天学院王王院长、院长助理张爱华以及学院其他骨干教师,与时空道宇负责星座建设运维的施浩总、负责品宣的杨晓旭总等人,围绕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科研协同、资源共享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明确多项合作方向与落地计划,为双方后续深度协作奠定坚实基础。
产教融合:聚焦实践育人,协同科研攻关
为进一步打通 “校企协同育人” 通道,会议确定三大产教融合重点任务。首先,在 9 月 9 日 5 轨火箭发射期间,时空道宇将通过 VPN 技术,将测运控部分核心内容接入吉利学院,实现发射数据实时投屏展示,让校内师生同步 “云见证” 发射关键环节,直观了解航天测运控技术流程。
其次,5 轨发射任务结束后,时空道宇将派遣资深工程师前往吉利学院,针对 6 轨发射任务开展专项培训,目标是让参与培训的学生达到 “可上手操作” 水平,切实提升学生的航天工程实践能力。
在科研协同方面,双方聚焦快速落地的横向课题项目,明确三大合作方向:一是联合研发 “星座健康管理可视化平台”,提升卫星星座运行状态的可视化监测能力;二是共建 “测运控自诊断与智能决策系统”,优化航天测运控环节的故障处理效率;三是探索构建 “太空安全管理体系”,为航天器在轨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时空道宇将提供具体技术需求,校方则结合学科优势与科研资源,共同推进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
建站合作:共建运维平台,共享数据资源
会议就 “成都站” 建设与运维达成重要共识。校方将加快推进站网建设基础设施工作,包括电力、网络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落地,并尽快明确建设项目清单及费用预估,为站点建设扫清前期障碍。待基建工作完成后,时空道宇将在一个月内完成成都站天线、设备等硬件的安装调试,确保站点顺利投入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站建成后,我校师生将有机会深度参与站点运维工作,在实践中掌握航天地面站的运行管理技术;同时,站点接收的航天数据在完成脱密处理后,将向校方开放,为学院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提供宝贵的真实数据支撑,助力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双提升。
品宣联动:打造科普阵地,共赴发射观礼
会议明确,双方将率先在品牌宣传与科普教育领域展开联动。其一,时空道宇将协助吉利学院对汽车实训楼 4 楼工区约 50 平方米场地进行改造,打造集航天知识传播、模型展示于一体的 “航天科普读书角”,待 5、6 轨火箭发射任务结束后,时空道宇将出具包含模型展具规划的完整设计图,为学院师生搭建近距离接触航天科技的沉浸式学习空间。
其二,在重大航天发射活动观礼环节,双方达成初步共识:9 月 26 日 6 轨火箭发射观礼名额则将邀请我院师生前往观礼,感受航天事业的魅力与力量。
会议最后,双方还就后续 7、8 轨卫星合作展开探讨,后续我院学生将共同参与制造的卫星,在发射时将启用专属冠名。
此次产学研合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吉利学院与时空道宇的协作进入新阶段。双方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整合校企资源,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等领域深耕细作,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共同书写校企协同发展的新篇章。